“‘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古人提及这片玉门关外的广袤土地,心情总是哀怨的。”但是温州大学beat365官方网站的徐全龙老师说,“在这砥砺奋进的新时代,在新疆这片热土迎来历史性转变与发展的时刻,作为一名援疆教师,站在这片土地上就要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
作为中组部派出的浙江省第十批第二期援疆教师,徐全龙在2021年的初秋时节来到位于阿克苏的新疆理工学院,开始了为期一年半的援疆工作。这是徐全龙人生第一次踏上新疆这片辽远广阔的土地,从东海之滨来到西北边陲,环境的变化是巨大的,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的工作热情。抵疆之初,他在援疆决心书中写道:“对口援疆教育工作,是文化润疆的有效方式,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的重要举措。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有幸参与到这一历史性的社会工程中来,意义非凡。怎能叫人不抛下‘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的个人愁绪,而不生起‘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豪情壮志呢?牢记这份进疆时的初心,把一时的壮志转化为长久的斗志,用实际行动切实践行援疆教师的使命。”
自来到新疆理工学院担任能源化学工程学科带头人以来,徐全龙牢记进疆初心使命,积极落实援疆教师“传帮带”职责,结合自身专长找准结合点,有力地支持了受援单位新疆理工学院能源化工工程学院的工作。在教学方面,除承担三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和本科生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以外,还组织多次教学示范课。同时,他担任学院教学督导,先后听课评课近60节次,为帮助受援单位青年教师“站稳讲台”提供了诸多建设性意见,他指导的青年教师更是荣获教师创新大赛国赛三等奖和省赛一等奖;在科研方面,他注重科研团队建设,协助受援单位教师成功申报自治区科研项目7项,并指导发表SCI论文2篇,在全校进行科技论文撰写汇报;在学科建设方面,他带领相关教师进行“李家明院士工作站”和“材料化学”新专业的申报工作,均顺利获批。此外,徐全龙积极发挥两校间的纽带作用,努力促进两校课程资源的共享和科研上的交流,切实加强了两地高校间的交流互动和相互合作。
谈到援疆工作的特殊之处,徐全龙提到由于当地条件的限制,学校里缺少许多开展教学工作所需要的实验设备以及实验耗材,而单单理论的教学并不能起到理想的课程效果。面对这种情况,他主动联系企业从外省购买教学所需的实验设备以及材料。部分实验设备经过长途的运输到手出现了零部件松动甚至是脱落的问题,严重的影响了仪器的正常使用,徐全龙又化身为“技工老师傅”,带领学生们对这些零部件进行组装。在这个过程中,他耐心地传授给了学生们类似情况出现的解决办法以及安装仪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也让同学们对于实验设备的日后使用以及维护有了更直观深入的认识。
“只待明日时,桃李满天下!”是徐全龙老师援疆时期最真实的写照,“虽然只和当地的师生共同在教育的阵线上战斗了一年半,但在将来某一刻,蓦然回首,援疆经历也将成为我人生中的一份宝贵财富,它将激励我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勇挑重担,砥砺前行。我也坚信可以与彼时的‘战友’相聚于更高的舞台。”